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地方发展如何融合?看这些中国实践******
中新网蒙特利尔12月8日电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办法是什么?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长久以来公认的关键一招。
当地时间12月7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边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
会上,与会中外嘉宾就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探讨,分享了中国地方发展的新经验、新故事。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浙江省磐安县,有一座山叫大盘山,浙江省磐安县委书记金艳介绍,那里有药用植物1219种,占浙江全省的68%,其中载入《中国药典》的有154种,占收载药用植物的25%。
大盘山逶迤,四江水清澈。中药材医药已成为磐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从种活一株草、做精一味药到富裕一方土,中医药富民强县不仅开出了致富的“磐安良方”,更是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磐安路子”。
除了加大物种资源保护力度、数字赋能药材加工,磐安还采用“手工种植—手工施肥—手工采挖”的传统方式种植中药材,严控农药化肥使用。与此同时,磐安积极推广林下种植模式,通过仿野生种植让中药材品质更优良,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贵州省从江县委书记周崇军在边会案例分享上发言。 尹灵 摄穿越悠悠岁月,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在贵州省的群山之中,从江县人延续着千年来“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的传统农耕方式。
贵州省从江县委书记周崇军介绍,“稻田养鱼鱼养稻、稻田养鸭鸭养稻、稻鱼鸭三丰收”的生产模式,既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为当地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又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如今的从江,稻、鱼、鸭和谐共生,形成了一条特有的生物链。当地特色水稻品系从江香禾糯,也带着山水相拥的农耕智慧走向全国各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除了流传千年的和谐生态智慧,中华大地上也不乏面对生态挑战的改进与探索。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分享了内蒙古对土地可持续修复及管理模式的探索。
徐欣介绍,过去60年,内蒙古是中国气温变化最快的区域之一,在土地退化方面面临着过去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自然的威胁,以及发展需求与有限资源在数量和时空上的不匹配。
“为此,我们首先对于保护项目进行了系统设计,支持当地生产方式的转型和升级;开展‘乔、灌、草’相结合的综合修复;还进行了农牧措施的提升,促进乡村的绿色振兴来增绿增收。”
“修复只是保护的一个环节,如何继续保持区域的绿色底色、挖掘生态对生产的促进与庇护潜力,实现生态修复与可持续生产协调发展,是漫长维护期中需探索的重点。”徐欣认为。
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对外事务总监徐欣在边会案例分享上发言。 尹灵 摄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多年努力,中国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新增森林面积居世界首位,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这正是本届大会主题的含义。我们必须确保地球生命得到妥善维护、妥善保护、妥善恢复,在可持续利用中公平合理分享相关惠益。
对于未来十年如何拯救生物多样性,世界资源研究所副总裁兼常务董事克雷格·汉森提出“生产、保护、减少、修复”的框架路径,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满足人类需求和促进人类经济发展,也可保护所有形式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这两个命题,从过去“二选一”的两难,到如今“1+1>2”的双赢,中国各地一直在持续探索着其中的现实路径和发展方向,也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贡献中国智慧。(完)
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真抓实干****** 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真抓实干(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看基层林业部门如何加强生态建设,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看基层窗口单位如何在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改善群众办事体验感;看党员突击队如何创新工作模式,助力推动协同创新……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活动中,本报记者走进基层党政机关,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深入采访基层党员干部,描绘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扎根一线的奋斗足迹,展现他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担当精神,主动问需、靠前服务的责任意识。 奋斗创造奇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编 者 在山西,本报记者随同右玉县林业局干部下乡调研,看当地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让塞上绿洲更秀美; 在福建,本报记者随同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干部走访企业,看当地如何把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到实处; 在甘肃,本报记者随同玛曲县自然资源局干部下乡调研,看当地如何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持续提升生态功能…… 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活动中,本报记者走到基层一线,见证、记录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真抓实干,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担当作为,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 立足本职,真抓实干,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实际成效 在山西省右玉县林业局干了近40年、再有几个月就要退休的技术员赵守忠,工作热情一点没减。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部署要求,他想多出把力。20年前,赵守忠帮助当地村民李云生绿化万亩荒山;这段时间,他又忙着引导李云生改造低效林,在以柠条为代表的低效林里补种沙棘等经济林,完善种植结构。 经过70多年的接力奋斗,人工造林近17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00多万亩,右玉从曾经风沙成患的“不毛之地”,变成如今林木绿化率达57%的“塞上绿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右玉的绿化已从以前的单一种树转向林业综合生态治理。”赵守忠说。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好,让人民群众看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 “请各位企业主及时申报本次贷款,我们将组织专班连夜审批。”晋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林永红的一条信息提醒,帮助华宇铮蓥集团顺利申请到3000万元鞋服产业专项贷款。 针对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资金周转问题,2022年10月,福建省出台纺织鞋服产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政策。林永红边组织专人加班审批,边通过电话、微信等向重点企业宣讲政策。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当地干部主动问需、靠前服务、跟进回访,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采访林永红时,一处细节引起本报记者刘晓宇的注意:林永红的手机一直在闪烁震动,原来政企互动微信群里,市工信局的干部正为企业主解答疑问、解释政策,“一企一策”开展服务。 来到黑龙江哈尔滨新区行政审批局,进门入口处墙面上“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几个大字让本报记者刘梦丹印象深刻:2022年初,新区行政审批局推出全程代办便民举措,审批事项办理时间大幅缩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部署要求,当地干部既在‘放’上求突破,又在‘管’上促规范,更在‘服’上下功夫、求实效,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刘梦丹说。 履职尽责,确保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推进乡村振兴,广大党员干部一步一个脚印 到养殖企业巡访,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门峡管理处副主任杨战锋很“较真”:每个角落都要转到,还要仔细确认养殖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实地跟踪采访,本报记者王者体会颇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地党员干部正以更大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大美湿地。” 2021年下半年,河南省林业局先后发布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鱼塘畜禽养殖、果树种植整改的指导意见,要求核心区、缓冲区停止养殖,对实验区畜禽养殖签订多方共管协议,并对果树规范种植提出相应整改意见。一年多来,三门峡管理处排查出黄河湿地13家畜禽养殖场、1500余户农户,全部完成整改并签订了规范养殖、种植协议。如今,保护区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每年来三门峡越冬的大天鹅达到上万只。 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当地持续推动以草定畜、定牧,牧民放养牛羊数量减了,收入增了。牧民才旦扎西领办的玛曲县合家绵羊园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联合放牧、集中饲养以及舍饲养殖等方式,效益比分户散养提高20%以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将继续完善政策措施,提高牧户以草定畜、定牧积极性,确保让超载牲畜‘减得下’、牧民收入‘涨得了’、草原生态‘变得好’。”玛曲县草原监理站副站长周永燊说。 在玛曲县蹲点调研一星期,本报记者付文感受深切:“基层党员干部把本职工作抓实抓细,就能确保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正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穿上鞋套,拿起工具,不一会儿就在蔬菜大棚里忙出一头汗来……跟踪采访江西省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本报记者朱磊对这些“特殊菜农”的工作有了更多了解,“菜农的大棚就是他们的‘办公室’,有时为了一项技术创新,要在这里埋头攻关好几年。” 这些年,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的十几名机关工作人员组成3支技术小分队,联合乡镇农技人员,为全县职业菜农常态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部署要求,永丰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江志新还有新的打算:“随着菜农们技术水平和经营理念的提升,我们的创新步伐必须加快,未来要在组建全县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方面下更大力气。” 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跟随两江新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董涛到企业调研,让本报记者王欣悦印象深刻的是该局探索形成“三个一”服务机制,即服务协同创新区的党员突击队员每月到驻点联系企业上班不少于两个半天;原则上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每个党员服务小组梳理确定一个特色亮点项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要求,科技创新局党员干部干劲十足,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助力建设科创高地。”王欣悦说。 走进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只见低矮山丘绵延起伏,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花草树木,也倾注了不少当地干部的心血。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重大项目和公建配套处副处长邱伟和同事几乎跑遍成都各大苗木基地,才选中适宜的本地乔木乌桕,树形遒劲,价格不贵,养护费也不高。 “可供选择的非本地苗木不少,但我们从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出发,尽可能使用本地苗木。”邱伟说,“建设公园城市,必须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厚植生态本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跟随天府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干部到建设项目实地走访、现场办公,本报记者王明峰感触颇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唯有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方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孙 振)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